我们的老祖宗是非常有智慧的,提倡用是食补来代替药物,古人觉得每种食物都有它特殊的性能,人吃五谷杂粮还有各种食物进行调理,这就是药食物同源,今天北京药食同源产品厂家的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药食同源概念的起源和应用。
1、药食同源概念源于传统中医药理论体系
药食同源源于普通人民的生活智慧,在日常生活中指导了中药材的使用,使之用于食品,产生了预防、保健与治疗的养生功能,其应用形式包含药食同源中药材的“食养、食疗和药膳”。文献详细总结了药食同源的渊源和历史演变,神农尝百草提出了原始药食同源观念,在夏商周,药食同源理论趋于成熟,从理论层面详述了药食配伍和身体五脏的相互关系。战国《黄帝内经》中“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阐述了药食同源朴素的应用观点,对药膳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唐苏敬等编撰的《新修本草》、陈藏器所著《本草拾遗》、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均为中医药巨著,记载了一定量的药膳方,进一步推动了药食同源理论的发展,而当今经典药膳方多源于元明清的药膳方。
古代时期,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和功效,认识了彼此之关联。古代将药称为毒,意指药的偏性;而食物与药相比,食用之平和之气,药用其偏性。中药的偏性就是它独特的气、味、归经。中药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手段,与食物的来源相同,故药食同源。神农尝百草时代药与食不分,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用于治病者为药物,用作食者为饮食物,但大部分药食两用,很难严格区分,这就是“药食同源”理论的基础,也是食物疗法的基础,比如橘子、花椒、蜂蜜等。中医学药食同源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同样能够防病治病。《神农本草经》称药有“五味”“四气”与有毒无毒,论及药物先标明其性味。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气”“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气”“五味”。
2、药食同源产品应用的多元化
药食同源的文化深耕民间,调查报告显示,药食同源品种与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药食同源品种应用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而养生保健为其主要用途。药食同源应用于养生保健,一定会提及中医药膳学,中医药膳学在老、孕、幼等特殊人群的食疗养生应用方面以及普通家庭中的食疗保健与预防疾病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深刻说明了中医药膳学已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发挥着巨大的预防、保健与治疗作用。
是药三分毒,我们还是要通过食物来调节自己的身体,北京药食同源产品的小编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河南钎艺食品集团公司以可食用中药配合精选五谷杂粮以及新资源食品为原料生产、销售代餐品和药食同源产品的综合性健康产业集团公司,是您放心的选择。